为什么去客家必须点酿豆腐?
首先,客家最早先民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区,当地生产小麦,常常用面粉做饺子。后来因为战乱等原因,客家先民迁徙至南方生活。岭南地方多产大米,少产小麦,面粉很少,酿豆腐则成为替代饺子的食物了。
客家先民想到,用猪肉剁成馅料,用豆腐代替面粉,将馅料塞入豆腐,犹如饺子一般。
因其味道鲜美,便成了客家名菜,如今也是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菜
客家酿豆腐也称为肉末酿豆腐、东江酿豆腐,是客家名菜之一,是东江传统风味名菜,也是客家饮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道传统菜品。通常将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块,在每小块豆腐中央挖一个小洞,用香菇、碎肉、葱蒜等佐料填补进去,然后用砂锅小火长时间煮,食时再配味精、胡椒等调料即可。
“客家酿豆腐”之所以独具特色,与它严格的制作工艺分不开。“酿”是一个客家话动词,表示“植入馅料”的意思,“酿豆腐”即“有肉馅的豆腐”之意。客家酿豆腐味道鲜美,在白嫩的豆腐中酿入肉馅渊鱼肉、虾米等,增加了口感,更有嚼头。
客家酿豆腐成菜后,鲜嫩滑香,营养丰富。
2015年,客家酿豆腐烹饪技艺被列入惠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15年11月10日,客家酿豆腐烹饪技艺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你们过年会酿豆腐吗,有什么寓意?
酿豆腐又称广东客家酿豆腐,是汉族客家人的传统菜式,属于广东菜、粤菜,客家菜系,也是客家美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。每逢时节喜庆,或者闲忙之余,都是农村客家人的最爱。
酿豆腐,属于客家菜的一种。客家菜,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,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,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。
有两种说法:1:“在北方元旦子时,盛馔同离,如食扁食,名角子,取其更岁交子之义”。即现在“包饺子”。千百年来,饺子作为贺岁食品,深受人们喜爱,相延成习,流传至今。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,寓意吉利,以示辞旧迎新。
客家人自中原南迁广东后,因岭南以大米为主食,缺少面粉,要保持这一习俗就很困难。于是他们因地制宜,就地取材,用旱地种植较多的黄豆磨制成豆腐,以猪肉和蔬菜等混合制成馅料,以豆腐作面皮,把豆腐切成长方形对角形两块,用筷子在每块豆腐中间挖个小洞,再把肉馅嵌入洞中,即形成“酿豆腐”,然后再蒸熟,以这种食法来代替吃饺子。
2、从前,有位兴宁人和一位五华人是好朋友,秉性耿直执着,结成同年。一天,他们相邀去饭馆吃饭。点菜时,兴宁人说吃豆腐,五华人说吃猪肉。两人互不相让,各执己见,争吵起来。店老板怕他们闹翻了脸,便想出了一条妙计:把猪肉剁碎,拌上佐料,酿进一块块豆腐里,先炸后煮,又香又鲜。俩人一吃,连声叫好,都觉得比单吃一种菜要好得多。
发表回复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